第二百零五章 试探(2 / 5)

加入书签

的心跳节奏高度吻合,但叠加了一种未知的调制模式。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段频率正以每日0.3%的速度进化,似乎在学习、适应地球生物的神经节律。

    “它在模仿生命。”奈绪盯着数据流喃喃道,“不是入侵,是……融入。”

    林远舟提出警告:若放任其继续生长,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形成覆盖整个南极大陆的有机神经网络。届时,地球将拥有两条并行的“意识通道”??一条由人类构建,另一条则来自外星生命的自我觉醒。

    争议迅速升温。共感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议题直指核心:是否应主动摧毁黑色冰藤?

    支持派认为,任何不受控的异源意识都构成生存威胁,尤其当它具备学习与模仿能力时。“我们不能赌。”一名军方代表冷冷说道,“历史上每一次对未知的仁慈,最终都成了文明的坟墓。”

    反对派则援引心镜湖的启示:“湖中人”曾被视为污染源,直到人们学会倾听才明白那是被压抑的灵魂集合体。如今面对黑色冰藤,难道又要重演“恐惧即毁灭”的老路吗?

    千夏全程沉默。直到表决前五分钟,她才起身走到发言台前。

    “你们记得探测器播送出去的那段十二小时音频吗?”她问,“里面不仅有音乐、演讲、诗歌,还有婴儿啼哭、战争哀嚎、母亲临终前的呢喃。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送进了宇宙。而现在,宇宙回赠一朵花??一朵会听、会学、会做梦的花。”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脸。

    “如果我们现在杀了它,那我们送出的就不是真相,而是谎言。我们告诉全宇宙:人类只敢展示伤口,却不敢承受回应。”

    投票再度陷入僵局。最终,决议改为“观察性共存”,设立半径五百公里的禁飞区,但禁止任何形式的物理干预。同时,派遣一支小型科研队携带非侵入式设备前往近距离监测。

    执行任务的正是林远舟带领的小队。出发前夜,他在机场停机坪遇见千夏。

    “你为什么不让美穗去?”他问。

    “因为她相信科技能控制一切。”千夏望着远处的星空,“而你需要学会相信未知。”

    林远舟苦笑:“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只是个怕死的普通人。”

    “可你还是来了。”她说,“这就够了。”

    七日后,南极科考站传回首段近距离影像。画面中,黑色冰藤的花朵随风轻颤,每当科研队员心跳加快或情绪波动时,花瓣便会微微转向,释放出一段柔和振动。有位队员回忆说,当他想起亡父时,那花竟播放出一段极其相似的呼吸节奏??就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呼气。

    “它记住了我们的悲伤。”他在日志中写道,“然后试着陪我们一起呼吸。”

    这一幕通过量子加密链路实时传回东京总部。奈绪将其命名为“共鸣共生现象”,并推测黑色冰藤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一种跨维度的情感载体??它不具备语言,却能感知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