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挂水真难受啊……(2 / 2)
低目标敌机的能量,同时尽可能拉高导弹的能量。
而怎么压缩敌方的能量,就是两个风格流派之间的主要区别:一个是尽可能通过机动,压缩敌方能量,从而提高导弹命中率,尽可能用有限的弹药击坠尽可能多的敌人。另一个则是以尽快击坠敌方为前提,只要找到一定的射击角度,就立刻发射导弹,用导弹来压迫敌人后补刀,尽可能快地将敌人击坠。
这两者很难说哪一种更优秀,如果不考虑交战时间,那前一个自然是最理想的。因为经过统计,在这个时代的大气层内空战中,导弹的平均命中率依旧稳定在45%到55%之间。而强调单发命中率的流派往往能把导弹的平均命中率提高到60%以上。
战斗机的挂载数量有限,因此强调单发命中率的弹药管理流派理论上是可以用相同的弹药挂载量,拿下更多的击坠的。
但是事实上,这多少有点太乐观了。原因也很简单——
——战斗机是有燃料限制的。
是,通过机动压制敌方能量,获得最佳发射窗口这一点确实很美好。但是你用机动压缩敌方的能量时,对方也在消耗你的能量。这就意味着进行压制的一方,燃料的消耗往往要比被压制的一方更大。而这,就意味着强调命中率的流派,在实战里很难打出理想中的效果,对他们而言,带弹返航反倒是常态。
而另一种流派,即强调击杀效率的流派就没有这个担忧。虽然说原理上近似,但是他们更喜欢用一发弹药逼着对方做机动规避降低能量,然后再用另一发弹药完成击坠。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那就是强调击杀效率不代表不重视命中率,而重视命中率也不代表不看重击杀效率。
邓恩就是后一个流派,而廖勇虽然说是邓恩教出来的,但是在结合实战经验之后,廖勇的弹药管理风格实际上更近似于两者的结合体。更确切点讲就是,廖勇会根据当前作战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弹药管理风格。
像这次模拟战,廖勇认为在对上邓恩的时候,采用前一种弹药管理风格显然是在做梦。因此他在对抗中,从来没有吝啬过导弹。
言归正传,从被廖勇咬住六点的那一刻,邓恩就知道自己输了。因此,他也没多浪费体力去规避廖勇的导弹。随着邓恩主控上弹出【已被击坠】几个红字,他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率先进入了返航航线。
两架战斗机一前一后落地,但是修司似乎还没从这次模拟战里回过神来。等座舱盖都打开好一阵子了,他还坐在后座上发呆,直到廖勇站在登机梯上,敲了敲他的头盔他才反应过来,急忙翻出了机舱。
“怎么样?有什么感悟?”廖勇看向修司,开口问。
“呃,感悟倒是谈不上,但是我确实有不少地方没想通。”修司挠了挠头,开口说,“我感觉学长你的作战思路和我之前学到的,好像有点不太一样。”
“每个人之间的作战风格有差异是很正常的。”邓恩走了过来,“不如你先说说,在这次模拟战里,你学到了什么?”
“呃,我想想……”修司再次挠了挠头,开始组织起了语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