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今日回老家,先少一点(3 / 4)
务的影响力越高,其军衔就应该越高,其权力也就越高。这样就能使职务补贴和军衔津贴近似相同,并且拥有更高的权力。由此产生职务,也就是责任=权力=待遇的等式,并且在高低职务之间形成简单而明显的落差。
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根据能力授予职务的规则,就能构建能力—责任—待遇的线性相关关系,再加上军衔所代表的荣誉,这就构成了军队的激励体系。
当兵吃饷,你的能力越强,那么就能分配到越高的职务,享受更高的待遇,并且获得对应的荣誉。
而在不对等产生之后,这套系统就会被破坏。
能力强的人被分配到责任强的职务,却不能享受应有的权力和待遇,荣誉上更是大打折扣,这影响可太大了。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作战,作战的核心是指挥链路有效。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指挥链路完整,就得保证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要有最高的军衔。这就意味着,越往高走,指挥官的军衔就越高。
理论上,无限制叠加军衔等级,是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的。说白了,这不就是“通货膨胀”嘛,在经济学上,用得好的通胀对经济发展可是有大作用的哦。
可问题是,经济学上的通胀,说白了是货币和购买力以及货币信用的关系。但是军衔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概念,和货币完全不是一回事。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除了基础的待遇之外,军衔所代表的其余东西,也就是军衔的权威性以及荣誉象征这些,都会开始迅速贬值。
货币的通胀能靠加息来抑制,那军衔呢?要怎么给军衔“加息”?限制上升途径吗?那军队的积极性怎么办?增加虚职容纳超高级军官吗?那冗官冗员问题,出现“上将不如狗,元帅满地走”的情况之后,又怎么办?
现在联邦国防军面临的就是这个情况,如果解决不好,整个军队都会出现系统性的崩塌。而军队作为立国之本,一旦崩塌,联邦这个国家也就完蛋了。
在上次大战之后,有不少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以廖建华和诺埃尔等人为首的年轻军官们,不论是出于爱国思想,还是个人未来的晋升,他们都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些人中,又以诺埃尔和廖建华的思路最为明确。
其中,诺埃尔聚焦在军队本身,也就是进行军改,重新评估职务的责任与军衔,使职务和军衔相匹配,重建平衡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通胀的太厉害了,加息解决不了。只好新发行一种货币,根据现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重新划定面额。
这种方式只能治标,很难治本,但是考虑到联邦之前这套系统愣生生续了几百年,诺埃尔觉得自己这么搞一下,续上一个世纪总是没问题的。
他想不出治本的方案,只能把问题交给后人了。
而廖建华和诺埃尔是不一样的,他的政治天赋要高得多,眼光也长远得多。他认为,现在国防军的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其症结在于联邦多年以来扩张速度过快,战争赢的太多,带来的扩张红利和战争红利直接掩盖了制度问题。一旦扩张难以为继,战争开始失败,联邦政府恐怕很快就会崩溃。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随着上次星际间大战结束,整个银河系的势力划分被正式确认。别看现在还有不少公海星域等待开发,这是各国保留的最后军事隔离带,是不能扩张的。
对持续依靠扩张压制各种的联邦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这个节点上,廖建华认为,联邦应该借着身为大战实际获胜国之一,在战后瓜分胜利果实,获得战争红利之后,尽快进行制度改革,重新设计政治结构和分配系统,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国防军的问题。
这可比诺埃尔的想法激进多了,只不过,廖建华是什么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