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工业与学术的配合(3 / 3)

加入书签

sp; 再说那样的话,也无法吸引什么高素质的人才。

    所以与电视机厂分割,只是第一步。

    而这一步,何雨柱已经完成了。

    现在的技校,已经是挂在了市府名下,所有财政暂时由市府划拨。

    但走到这一步,仍旧是沙滩上的城堡,还是没有根基。

    所以何雨柱想着在教育口挂号,这是第二步。

    等到那一步完成,这个学校才算有了生存下去的底气。

    但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做的好,那又是一个漫长的大问题了。

    既然学校的底子为工,那么就要在工业上面研发出成绩。

    也就是新发明啥的。

    而那些研发,必然是需要金钱的支持。

    不然就算陈勇刘生他们再聪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要是出成绩了,新发明要不要申请专利,专利给谁不给谁,又是一个大问题。

    何雨柱都可以想到自己提议这个事情,可能面临的情况。

    毕竟在新世纪以前,咱们还是集体为主。

    而在集体企业之中,讲究的就是一个服从大局。

    好处不能让一家企业独享,哪怕这个研究的钱,都是这家企业省吃俭用掏出来的。

    目前在这个事情上面,何雨柱跟老牛有过讨论,也跟大领导汇报过。

    何雨柱提出的意见,就是谁投资谁得利的原则。

    大领导对这个提议,不置可否。

    倒是老牛同志,说话还是靠谱一点的。

    至少他没有跟何雨柱说空话,而是提出了一个确实可行的办法。

    由某部门,或者某地方,成立一个新技术管理部门。

    从一开始的研发,投入多少,就记上账。

    等到出成绩以后,原则上是谁投资谁得利。

    但如果友厂想要某项新技术,那么就可以通过缴纳使用费的方式,购买这项技术。

    当然,最后的利润,则是由当时投资研发的几方共享。

    这就有点专利使用费的模式了。

    但距离完全商业化,又差了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