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一厂一角,百厂协作、116工程展开(3 / 5)
口气。
虽然刘总工现在有点情绪,总好过花费十多年时间,花费无数资金,搞出一台无法量产的坦克,来得轻松。
至于刘总工是否能够积极工作,李爱国倒是不担心这点。
这年代的军工设计师的思想觉悟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爱国,周高远马上要出发前往乌锡三结合了,你是不是去送一下?”宗先锋敲了敲门,打断了李爱国的思绪。
“走,咱们给小周送行。”李爱国站起身。
按照116工程的规划,需要派遣专人结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军工方面和116总车间,执行这个任务的被称为“三结合”。
周高远主动报名参加了三结合,通过审查后,被派遣前往乌锡267厂。
送行仪式很简单,李爱国送给了周高远几箱方便面,又敬了礼他一杯酒。
“组长,我保证在100天内完成任务!”周高远双手捧杯一饮而尽,转过身大步走上列车。
列车鸣笛两声缓缓驶离,卷起了铁轨两旁的落叶,也带走了这批“三结合”成员。
前门机务段工作室116车间作为研制涡轮轴发动机的主力,也展开了工作。
周高远离开后,李爱国并没有抽调人员补充,由齐教授和飞机厂的技术员们配合着生产发动机配件。
宗先锋依然带着野生汽车专家等一杆子技术员忙活制造挖掘机的工作。
这阵子,小美家在北猴子家展开一系列行动后,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家伙也开始关注东南亚的情况了。
周二下午。
李爱国翻看了最新的内参后,将内参锁进了保险柜里。
这玩意每一张都有独特的编号,以后还要收缴上去,一张都不能少。
此时已经接近下班时间了,李爱国到温室里面打算摘一些青菜回家做面条。
“爱国,你来了,我正想去找你呢。”农科院的吴教授正带着几个教授和学生在旁边的仓库里收拾玉米种子。
“收获怎么样?”李爱国散了一圈烟。
吴教授接过烟也顾不得抽,别在耳朵上,他将李爱国拉到了一张桌子旁,取出了记录本。
“亩产1200斤,比以前还要高几十斤,这是好种子啊,好种子!”
上面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包括爱国1号玉米每天的生长情况等。
最后面是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