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发动机试运行,魏庄收玉米,农业专家李爱国,爱国1号高产玉米(5 / 10)
p; 谁也不会觉得奇怪,更不会觉得这些孩子受了委屈。
社员分两拨,妇女同志拐着箩筐在前面掰玉米,青壮年带着孩子拿着镰刀在后面砍掉玉米颗,顺带着捆成捆,送到地头,晒干了能当做烧火的材料。
社员们忙得热火朝天,前门机务段的人也不好意思闲着。
特别是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扛着大捆玉米杆子走过来,几个年轻人当时就想进去帮忙扛。
“用旧衣服掖在脖子上。”李爱国拦住了他们,顺手拿起一条毛巾,那几个年轻人也见样学样。
扛玉米杆子是个有苦又累的活儿,粗楞楞的玉米叶子能把脖子磨肿。
要是不懂干活儿的,贸然扛起,晚上脖子就没办法扭了。
随着一箩筐,一箩筐玉米棒子被带出来,吴教授这会也紧张起来。
“千万别把玉米棒子掉了。”
“掉地上的玉米也得捡起来。”
“诶诶,那个小的也拿回来。”
他让老魏村长把村子里唯一一杆抬称带来了,喊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边盯着地里面,一边准备随时称重。
“三十斤。”
“七十斤。”
“五十八斤。”
“最后,总计亩产量是1032斤!”
看着纸张上的数字,吴教授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一千多斤的产量不高,在后世玉米的亩产能达到1500到1700斤。
但是要知道,在这个年月国内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化肥。
小麦一般亩产100来斤,高粱140斤,玉米110斤,谷子大概能打120斤。
后来推广金皇后和黄县二马牙等优良品种,试验田玉米的亩产也只有500斤。
等确定没有看花眼后,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1032斤啊,老赵!”
赵教授却紧盯着那些数字,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没有回答他。
吴教授并没有在意,接着说道:“咱们从毛熊那边引进的玉米种子产量也没这么多,这种撂荒地竟然能亩产1032斤,这简是个奇迹!”
听到这个,李爱国感了兴趣,问道:“咱们既然从毛熊那边引进了玉米种子,为什么没大规模推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