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加入书签

"放弃徐州,袁谭大军将长驱直入,轻易占据该地。"

夜风穿过军帐,卷起案几上的地图。郭嘉的手指划过淮水一线,低声道:"袁谭若取徐州,必引兵南下,与我隔河相望。"

"此乃驱虎吞狼之策。"荀彧接话时,烛火在他眼底跳动。

曹操手中的竹简突然发出脆响。这位枭雄此刻眉间褶皱深如刀刻——徐州城头还飘着他亲手插上的曹字旗,每一块墙砖都浸染着将士鲜血。

"司空!"郭嘉突然拔高的声调惊飞了帐外夜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案几上的青铜灯盏蓦地爆出灯花。曹操抓起令箭的瞬间,帐内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传令曹仁。"掷地有声的四个字里,混着丝竹断裂般的叹息,"撤军!"

三百里外的下邳城门洞开。袁谭勒马立于甬道 ** ,铁甲折射着刺目天光。身后谋士的谄笑像黏腻的蜜糖:"此战过后,邺城那些墙头草,怕是要把三公子的门庭都踏平了。"

马蹄铁踏过青石板,袁谭余光瞥见城楼残破的曹字旌旗。他忽然扬鞭指向淮南方向,惊起满天栖鸦。

吕布见机逢迎,随即豪迈请缨。

自逃出寿春后,他只身北上,投奔袁谭。

当世第一猛将来投,袁谭颜面倍增,自然厚待,赐予兵马钱粮,视若股肱。

吕布则想借袁谭之力重振旗鼓,更欲杀陈宫、刘备以泄愤。

如今徐州已得,他迫不及待怂恿袁谭南进。

“顺势取淮南?”

袁谭眯眼,野心隐现。

得徐州令他在袁家声威大振,若再取淮南,便是盖世功业,届时袁绍岂能不立他为嗣?

“公则,我想继续南下取淮南,你意下下?”

袁谭问计郭图。

郭图当即道:“我军士气正盛,将士求战心切,此时南下必势如破竹,再立不世之功。”

得此支持,袁谭更有信心,南征蓝图已成。

步入州府,袁谭高坐堂上,陈登等徐州豪强、降官纷纷拜见。

“元龙曾任广陵太守,对淮水地形最熟。”

“吕布提议南下取淮南,你有何良策?”

袁谭素知陈登多谋,开门见山征询意见。

陈登抬眼迎上吕布的视线。

这些年间,徐州城头变换大王旗。

陶谦、刘备、曹操,乃至今日的袁谭...

主政者如走马观花,你方唱罢我登场。

即便吕布也曾短暂执掌徐州权柄。

正所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州牧。

无论何人主政,陈氏一族始终稳如磐石。

此刻重逢,吕布不由忆起当年被陈登联合曹操逐出徐州时的窘迫。

这份旧怨始终如鲠在喉。

如今重返徐州,却已非昔日雄主。

甚至连割据一方的诸侯都称不上。

只得屈居袁谭帐下,沦为袁氏爪牙。

而眼前这个当年俯首称臣的陈元龙,竟与自己分庭抗礼。

羞愤交加之际,只见陈登径直向袁谭进言:

"大公子新得徐州,当以安定民心、整饬军务为首要。"

"淮南陈宫困守孤城,不足为患。不过..."

陈登神色骤然凝重。

"刘备坐拥荆扬,又得淮南大部,其势已非往昔可比。"

"如今七万大军兵临寿春,破城指日可待。"

"愚见以为,切不可轻启战端。"

"不如暂避锋芒,待官渡战局明朗再作计较。"

这番冷静分析,明确反对与刘备交战。

袁谭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