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刘备用火攻破了江东铁索阵,已夺取皖口。"
"如今刘备六万大军正顺江东进,直指建业!"
太史慈猛地一颤,脸色剧变。
他恍然大悟。
孙策之所以放过他,竟是因为皖口陷落,建业告急。那位江东小霸王不得不仓促撤军,赶回去救援大本营。
"短短三十日,先取柴桑,再夺皖口,逼得孙策仓皇逃窜!"
"眼前这个刘玄德,还是当年北海相遇时的刘备吗?"
太史慈怔怔望着皖口方向,眼前浮现出初遇刘备的场景。
那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平原县令。
留给他最深的印象,仅有"重情重义"四字。
至于文韬武略,实在 ** 无奇。
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县令!
如今竟能斩杀张济,消灭刘表,大败曹操!
更将江东小霸王打得损兵折将,连连败退。
拿下荆州后,更有席卷江东之势!
昔日的小县令,如今已成一方雄主。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刘玄德得遇秦姓奇人相助,从此平步青云?"
"莫非当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太史慈低声自语,心潮起伏,陷入深深思索。
......
当年盛夏,吕蒙、孙策两路兵马水陆并进,全线退守建业城。
刘备亲率六万大军自皖口东进,直指建业。
沿途虎林、春谷、南陵等长江两岸城池皆闻风而降。
六万大军已进抵建业城西面的牛渚要塞。
夜色降临,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攻取建业之策。
帐中摆放着庞统精心制作的建业城周边三十里沙盘。
"建业城乃孙策在秣陵旧址上扩建的坚城,依江而建,易守难攻。"
"此城乃江东命脉所在,主公若能攻破,江东可定。"
【
“若要攻破建业,必先夺取上游七里处的牛渚渡。”
庞统目光掠过沙盘,继续分析:“孙策残余的水陆兵力,极可能集结于牛渚死守。”
“因此,我军下一步当全力攻克牛渚。”
他对江东地形的熟悉远超旁人——这两年游历江东,不仅结交名士,更将山川险要尽数勘透。
刘备颔首,转向秦牧:“子璟,士元之策以为如何?”
秦牧从容回应:“正合破建业之要。此战唯以兵力压制,水陆并进强攻牛渚。”
见二人意见一致,刘备不再犹豫,正欲与众将敲定作战细节,鲁肃突然出声:“主公,攻牛渚前尚需清除一患。”
他指向地图西南:“泾县太史慈骁勇善战,孙策屡攻不克。若孙策与之联手,其部西进豫章,恐断我军退路。”
刘备神色微凝。
太史慈……昔日共患难的故人。
当年自己不过一介小小县令,谁识刘玄德之名?
(
青州黄巾军围攻北海,孔融无力抵抗,被困于都昌城内,形势岌岌可危。
危急时刻,太史慈孤身突围,奔赴平原求援。
此后,他领兵与太史慈会合,共赴北海,联手击溃黄巾军,解了孔融之围。
经此一役,太史慈的悍勇善战令他印象深刻。
“子敬所言极是。”
“太史子义乃当世猛将,勇猛绝伦,切不可轻视。”
老刘顿时警觉,言语间对太史慈颇为忌惮。
黄忠却斗志昂扬,傲然道:
“区区太史慈,何足挂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