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1 / 4)

加入书签

夕阳西下时,皖口江畔,一位年轻文士正静立岸边。

江东军的大规模行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凝视良久后,他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竟能想出如此计策阻截刘玄德水军东进,周瑜虽亡,小霸王帐下仍有高人……”

轻叹一声,儒士撩袍而坐,从怀中摸出那封泛黄家书,指腹摩挲过褶皱的纸面。

“游学数载,荆州竟已换了人间。”

“观刘玄德行事,确有光武遗风,汉室三兴或许非虚。”

“倒是那秦子璟……”

他忽然轻笑,将家书按在膝头,“能令叔父在信中三次提及,这等人物岂能不遇?”

江风掠过草亭时,年轻儒士眼底已凝出决断。

“启程,柴桑。”

扁舟推开浪沫溯江西去,留下半道未散的尾音。

——

柴桑郡府内,一份沾着水汽的帛书正在众人手中传阅。

“孙伯符究竟意欲何为?”

刘备屈指叩着案几。

帛书上墨迹分明写着:孙策亲率一万八千精兵直扑泾县,却在皖口江面悬起三道丈粗铁索。

“太史慈盘踞丹豫边界,确似骨鲠在喉。”

鲁肃捋须沉吟,“但这三条铁索……”

烛火将众人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地晃动着建业方向。

刘备面露疑惑,望向秦牧。

"

孔明,孙策这三道铁链有何深意?"

秦牧有意考校,将帛书递与诸葛亮。

诸葛亮凝神细观,片刻后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

孙策元气受损,兵力空虚,故舍弃江北城池,集中兵力固守长江防线。

"

"

讨伐太史慈之举,实为调动程普部五千精兵。

"

"

如今皖口守军不足八千,若我军大举进攻,必难以抵挡。

"

"

此三道铁链横亘江面,可阻我战船行进,弥补其兵力不足之弊。

"

诸葛亮以树枝作画,在地面勾勒出江防态势。

秦牧颔赞许。

刘备与鲁肃闻言顿悟。

"

子璟,此计甚妙。

"

刘备凝视地上图示,忧心道:"

铁链拦截江面,我军战船寸步难行。

"

秦牧从容问道:"

献策之人必非庸才,可知皖口守将何人?"

刘备翻检情报,指着一份帛报道:"

细作来报,孙策已命吕蒙接替周瑜,统领水师。

"

这是

"

莫非这铁锁横江之策,出自吕蒙之手?"

刘备神色困惑,转向鲁肃问道:

"

子敬,这位吕蒙究竟是何许人也?"

显然,吕蒙这个名字对刘备来说十分陌生。

不仅是他,就连身为孙策旧部的鲁肃,乍听此名时也是一头雾水。

苦思良久,鲁肃才勉强想起些零碎片段。

"

若记忆无差,此人应是孙策部将秦当的妻弟。

"

"

秦当战死后,他便接管了秦当旧部,继续效力于孙策帐下。

"

"

后来孙策之弟孙权,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吕蒙便是其中之一。

"

"

听说周瑜当年所献的烽火台之计,实为吕蒙所出。

"

"

传闻孙策能够轻取合肥,也有此人的谋划之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