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谁不怕死就来(1 / 2)
随后两日,整个长安城皆被一股无形的凝重气压所笼罩。朱雀大街上,甲胄铿锵,兵马频繁调动,踏起阵阵烟尘。
坊市之间,禁军四出,按籍搜捕,锁链哗啦作响,打破往昔繁华。
一时间,上至朱紫公卿,下至黎庶百姓,无不人心惶惶。
至夜色深垂,宵禁的鼓声也压不住偶尔从暗处爆出的短促喊杀与兵刃撞击之声。
随之便是更长久的死寂,徒留满城灯火在不安中摇曳,家家门户紧闭。
第三日清晨,长安城的气氛骤然一变,主要街巷纷纷张灯结彩,朱漆的门楼挂上了崭新的灯笼和彩绸。
然而,在这片喧嚣的繁华之下,却是森然的兵威。
披坚执锐的禁军甲士取代了往日巡街的金吾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同雕塑般伫立在飘扬的彩饰之间。
冰冷的甲胄反射着晨光,与暖色的彩绸形成刺眼的对比。
空气中,喜庆的乐声与兵戈的肃杀之气诡异交织,令人愈发感到山雨欲来的压抑。
如今主管理礼部的从龙之臣,皇恩正隆的褚遂良,端坐在鸿胪寺正厅。
一身官服颜色
如今礼部的礼部尚书,皇恩正隆的褚遂良,正端坐在鸿胪寺正厅主位之上。
他身着一袭绯色官袍,色如朝霞,腰间束着金玉带銙,足蹬乌皮六合靴,官威俨然。
他目光平淡之中带着浓浓自信,正看着下方穿着、肤色各异的十来个人。
这些人都是各国使臣,除了突厥已经彻底群龙无首外,就算被灭了首都的高句丽都派人来了。
不过这些人中,最显眼的还要当属吐蕃、新罗使臣。
其中吐蕃虽去年在张掖败了一阵,但国力并未损耗太多,而且坐拥高原本质上是不太怕大唐的。
新罗国力则差的多,而且今日对高句丽残部和百济的战事可谓节节败退。
不过其这次访大唐,其国主真德女王。金胜曼会亲自前来。
“诸位,我们的陛下和太上皇,明日会在大明宫设宴款待,你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了,规矩本官也就不多说了。”
在场这些人,多少都挨过揍,因此都神色恭敬的拱手。
“我等明白...。”
但只有吐蕃使者,面有不快,毕竟去年他们可不光输了一仗,大贡论禄东赞还死在了大唐。
褚遂良这人心思细腻,自然注意到这个细节,但也并未发怒。
因为他只要维持稳定就好,至于有人不服,那明天宴席自己去找李承乾、李世民说。
但人有饶虎意,奈何虎有伤人心,吐蕃指着跟着脖子,硬邦邦的说到:“外臣自当遵从大唐礼仪,但我吐蕃虽地处高原,亦非无爪牙之虎豹。”
这话近乎明面挑衅了,让厅内气氛瞬间一凝,不过褚遂良却淡淡一笑,一脸从容。
“你如有话,明日御前,尽可直言。”说着转头看向众人:“鸿胪寺已备好馆驿,诸位请先回驿馆歇息,静候明日佳期。”
待心思各异的各国使臣地退下后。
褚遂良脸上的笑意才渐渐敛去。他走到窗边,眉头微蹙。
吐蕃的不驯在他意料之中,然而新罗女王的亲自到访,也绝非仅仅为了寻求军事援助那么简单。
每年招待外国使臣的宴席,目的彰显大唐赫赫武功与万国来朝的盛况,但今年情况明显不同,因此还需小心应对。
“来人,”他沉声道,“再去核查一遍明日宴席的仪程、守卫,尤其是各国使臣席位安排,不得有半分差错,另外,去通知王玄策将军让他加派五百兵马,以加强护卫鸿胪寺防卫。”
翌日,大明宫前,旌旗蔽日,仪仗森严。
各国使臣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沿着铺陈开来的朱红地毯缓步前行。
↑返回顶部↑